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六十章

關燈
第六十章

上元節過後, 國朝官員真正開始了新一年的公幹。

因為那首謠讖的緣故,容牧攝政後依然於明堂上站立,而非如天子一樣坐北面南, 可是眾臣工眼睛不是瞎的,看得清他的神色,比之從前更加嚴肅。他原本不是堅毅的面相,卻讓眾人徒生了凜然之感,想來是因前頭那場兵變的緣故。

鹹亨帝一向聖躬違和, 經過一月有餘的修養漸漸好轉,卻終是不及普通百姓家的十一二歲少年有活力,就算有心親政卻也餘力不足。因而, 軍國大政均呈送至尚書省由容牧定奪。

不過, 眼下並無甚大事,是以容牧散衙後便回了家, 隨意翻看書本也無甚興致, 百無聊賴的時候, 又想了去歲從益州傳回的舊事。

揚州位於長江以北,一旦北起戰事,可速增兵將馳援, 若南有反叛,可讓北兵順利渡江平亂。揚州臨運河,接江南, 是國朝重要的轉運錢糧之地。大齊每歲所用糧食達四百餘萬石,有大半是從揚州轉運而來, 由此養活長安與洛陽兩京的眾多百姓和數以萬計的兵將。

彼時先帝登基之初, 頗為看重此地,遂讓平王管轄, 平王倒也沒有辜負聖恩,任職揚州時政績斐然,為先帝助力頗多。如今時移世易,他怕是早換了心思。

容牧不想生出天家手足相殘的醜聞,卻也得提防國朝動亂,更要提早做好應對動亂的決策。

最終,他以天子名義召平王回京述職。

敕旨傳至揚州大都督府的治所,平王府的幕僚人人皆驚。除非轉遷或調職,一般駐守京外的官員不會輕易回京面聖,連擅離駐地都不可以。從前平王請旨回京不可得,如今讓他回京他卻不想了。

可是不遵聖意會立刻有抗旨不遵的罪名壓下來,而一旦回京又會有交割揚州事宜的可能,恐怕還會有留於京城的風險。

千般不願,萬般不想,平王也不得不去。向來“君命召,不俟駕行矣”,然而平王還是借機向天子使稱病了,之後又暗自交代了諸屬僚一番話,這才拖著“病體”慢吞吞上京。至於這病會不會在路上發作,發作多久,也只有平王知道了。

容牧倒也沒盼著他這位七兄快馬加鞭趕回來。召平王回京,是他防備這位七兄有所動作還是誘使這位七兄有所動作,一時半刻也無人想得明白,包括他自己。

他自己尚未想明白的還有另外一件事,那兩冊醫書中相同的“不妥”方子究竟是何意。

既已開朝公幹,容牧便問起了重點,去歲查問京兆府地界上的從醫之人是否有進展了?

京兆府下轄的二十三縣衙差的確在年節時有所松懈,依著登記在冊的醫館查看,又詢問走街串巷的游醫,甚至連藥鋪是否留存方子都查了一遍,是什麽樣的方子暫且不說,反正呼啦啦收了不少。

如此瑣碎的活,又派了這麽多人去做,還拖延了這麽久,不用細想這個結果也會有缺漏。

不光有缺漏,在這期間,免不了有衙差頤指氣使或借機洩憤又或趁機索取好處的事發生。

如柳十一所料,官府的人查到了他這裏。

四五個男子旁若無人地闖進本就不寬敞的屋子裏,遮光蔽日後,屋中更添促狹和晦暗。

此前硯夕左臂已經拆了包裹,這時正緊摟著滿臉驚恐的妮妮縮在屋中一角,又在衙差逡巡的目光裏垂下頭去。

那群人在縣裏當差,對村裏人不熟,誤以為這是一家三口,倒是沒對硯夕這“堂妹”的身份起疑。

柳十一從裏間取出去歲元月至今的開方記錄,連同家中抄錄的諸多藥方,一並恭恭敬敬地遞到衙差手裏。

官府的人少不了與一些地痞流氓勾結,甚至一些小吏本就是紈絝出身,通過賄賂才勉強混個流外官,是以,這些檢查藥方的衙差,有的連字都不識幾個,亂翻一通後,隨手扔給下一人,如是幾次,平整的紙張或缺角或褶皺也不足為奇了,而那些經過整理以備日後裝訂成冊的方子也打亂了順序。

他們草草翻過之後,其中一人道:“奉上官令,需收幾個方子,柳先生不介意吧?”

“不敢不敢。”柳十一賠笑道,“這些均是去歲的記錄,病患早已痊愈,也無需再留,官人盡管拿去。”

那人就隨手撿了最新的幾張。

硯夕的心就提了起來。

先頭柳十一和硯夕提到過官府查看方子的事,他們皆猜測官府要查也只是查看跌打損傷或是傷寒的方子,如此方能確定線索繼續尋人,卻不料這些人是要拿走方子。

最初入相王府時,她整日慌張懼怕,在張長青的要求下寫字便未留心字跡,可她來此已刻意放緩書寫速度,有意藏鋒也是不想讓柳十一再詢問她的身世從而徒增傷悲,是以字跡與此前並不相同,且是毫無風骨。

不過,一個游醫的家裏卻有兩種字跡,趕上他們詢問,免不得要費一番口舌找理由彌補。重要的是,柳十一才幫她辦了戶口,一旦這些人追查,禍端必生。

硯夕放下妮妮,要給這些人倒水,而後借機換下他們拿到手的方子,可柳十一已擋在她身前,捧出一吊錢,笑臉沖那群衙差道:“上元佳節過去,可終究是料峭春寒的日子,官人們辦差辛苦了,這些算是給官人們吃酒的,燙了酒吃,身上就暖了。”

幾個衙役拋給他一個“算你懂事”的眼神,之後就笑呵呵走了。

關上門後,硯夕滿臉緊張地看他,柳十一卻從袖管裏取出被他折疊後的幾張紙,那是他開門時看到衙差手裏攥著不少雜亂的紙張,便已料到了他們舉動,是以提前收起了經由硯夕所抄錄的方子。

硯夕接過後,整個人松了口氣,只是雙肩坍圮時,左臂膊受過的傷竟在隱隱作痛。

她右手往疼痛處摸去,妮妮已經跳到她跟前,擔心地問:“姑姑是不是疼得厲害?”

硯夕搖了搖頭:“無礙。”

柳十一就道:“雖是拆了束縛,可接下來一個月還是要多養著,莫要提拿重物,不然日後要留遺癥的。”

他啰裏啰嗦的樣子當真和書朝差不離。硯夕應付道: “知道了。”

這場緊張過去,硯夕依舊不敢放松,又在妮妮的要求下與她一塊施粉敷面,只是她看到小孩子生疏地化個花臉,或者塗得面色慘白,不禁好笑。

各縣衙差搜集完了方子,整理好後送至京兆府,再由京兆府送至相王府,而後陳子恒開始對比字跡,卻並無與那兩冊醫書上字跡相同的。

容牧不禁納罕。既然整個京兆府都沒相同的字跡,那他也只好讓人去查戶口了。算著硯夕入府的日子,往前推兩年或者三年,但凡京兆府栗姓之人,不論男女老少的戶籍全部調來,尤其是從醫之人中的栗姓,要詳問註色,連宗族關系也不放過。

其實容牧並不確定她用本名本姓,但是他總是莫名有一種直覺,即便她更名換姓,應當和“栗”脫不開關系。

栗姓並非大姓,居在京兆府的栗姓人更是不多,比起查二十三縣的從醫人藥方,調取這些簡單多了。

即使褚琪此前輕而易舉地把書朝一家的戶口清了個幹凈,且戶部每三年要整理全國戶籍,增添新戶,消除舊戶。然而書朝祖上畢竟供職過太醫署,且他的醫館在長安城中經營過多年,在長安城中小有名氣,否則也不會請去給褚家太夫人看診。

當日確定他不見後,周遭百姓或慕名求醫者頗有疑惑,連萬年縣和長安縣中的衙差也有所疑惑,他們並沒聽說他舉家遷到別地,畢竟官府也沒有辦理他家人離京去往別處的過所。

這時,住在醫館附近的官差恍然反應過來,前頭上官下令搜尋死囚,那裏頭的畫像有一位頗像他家的小娘子,不禁又胡亂猜測這家人怕是背了人命官司,這才成了被人搜查的死囚吧。可那一家人向來說話和善,光看診不收錢的時候也不少,又怎會背上人命官司成了死囚呢。

這個疑惑,遞到了京兆府的長官跟前。

京兆尹猜不準相王的心思,盡管戶部已經調不出那家醫館的戶籍,他也根據實情一並呈給了容牧。他現在巴不得把世上所有卷宗都遞到相王府,免得相王隔三差五下令折騰人。

容牧的確在“忽然不見了”上留了意。

不說國朝前些年下令括戶時便明令禁止私藏人口,就單論一個祖上曾是醫官且在長安城經營極好的醫者忽然不見了,不讓人起疑才怪。

這之後,容牧又令人詢問醫館附近的常住百姓,確認硯夕的畫像與醫館家的小娘子生得像後,他卻嘆了口氣——此前硯夕入王府的前因,他已明白了。不過,那家醫館早已人去屋空,連戶籍都沒了,又有誰幫她,她又會投奔何人?

他早沒了先前的氣憤,而是苦惱萬分。

稍後,容牧忽然想起那人父祖曾為醫官,而國朝官吏的甲歷檔案上會記載官吏的郡縣鄉裏名籍、父祖官名、內外族姻等細節,甲歷是由負責三省甲庫的官員專司保管,且為了避免不慎起火損毀不能查閱,從而在內庫中也留存了一份。

就算栗姓的醫官已不在人世,可內庫留存的甲歷並不會如戶部那樣每三年整理一遍。於是,他立刻讓人去內庫調一份甲歷,或許有用。

因著甲歷上註有官吏的姻親,是以眾人從栗姓醫官姻親上著手。也正是因此,栗母趙氏的記檔被調了出來。再細查趙氏本家,是河東籍,而這趙氏嫁與栗家後僅有一子,並無女郎。

要說褚琪硬給硯夕安個身份也有可能,不過醫館附近長住的百姓確認硯夕的畫像就是栗家小娘子,而趙氏本家人只知趙氏所出一子,那麽硯夕多半是栗家老早認下的女郎了。

若非血親的話,她也能因此被人驅使,恐怕不單單是因栗家於她有養育之恩。

這個時候容牧沒著急尋人,也沒想解開那“不妥”方子的謎團,他就在深思她甘願被驅使的關聯。這時,那醫書末頁上的七個字就不期然地往他腦門上突突撞。

他的心不想確信這樁顯而易見的秘辛時,他的手卻不自覺地揉皺了底下人送回來的信紙。

少頃,紙團被擲出去老遠。

陳子恒脖頸一縮,再微微擡眼看向案前人,容牧正緊抿著雙唇,一臉發狠模樣。

陳子恒鬧不明白剛送來的消息是否有用,正要去撿紙團,卻不料容牧騰地站起身來,面罩寒霜地往外走。

陳子恒沒敢問他要去哪就追了上去,兩步之後又折身去裏頭拿鬥篷。

天已見暖,卻不得不提防冷氣回襲。想到容牧接連數日夜不安寢,白日又要去皇城公幹,好容易旬休了也不歇著,陳子恒就著急萬分。這人哪,即便是年輕底子好,不註重保養日後就只有罪受的份。

別說日後了,眼下容牧大步流星地從階上向下走,突如其來一陣眩暈。得虧衛嘉貞眼疾手快,不然他非從階上摔下去不可。

陳子恒捧著鬥篷追出門一看,當即鬼叫一聲,連滾帶爬奔下來,看容牧渾身像抽了骨頭一樣,竟是嚇得半個字蹦不出來,也不知要去請醫正了。

真如鄭國大長公主所說那般,病到跟前了,身邊也沒個人心疼他。如今的世人,暗恨他、算計他、求於他、羨慕他、敬畏他,他已不再像從前那樣有父* 兄關懷、有戀人思慕,有妻子周全,有美妾在乎。

他非君上,卻已是寡人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